食品安全一直是人們的重點關注內容,現在基本上所有的入口產品都會標有保質期,但也有例外,白酒無論是外包裝還是酒瓶上,都是沒有保質期顯示的。明明白酒作為中化民族的傳統飲用品,更是應該保障人們飲用安全的,那白酒為什么沒有保質期呢?存放多長時間的白酒更好喝呢?
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的規定,從2006年10月1日起,10度以上的飲用酒可以不用表明保質期,這幾乎涉及到所有的酒類。這個標準是根據國際上通用的標準CODEX標準制定的,是國際慣例。
食品會變質主要是因為微生物起的作用,而10度以上的酒已經具備了消毒的作用,在保存方法適當的情況下,酒液中的微生物很難生長繁殖,產生有害物質的幾率非常??;相反的,如果酒精度數很低,酒中的微生物就容易生長繁殖,使酒變質產生酸味,因此,低度酒不宜久存。
雖然超過10度的白酒不需要標注保質期,但并不代表白酒就可以一直存放下去,因為存放時間一旦過長,就會損失其原有的風味,尤其是對低度白酒來說,更是無法存放太長時間的,所以對于白酒來說,其實還有一個適宜飲用期,在這個期限之內,白酒都是可以喝的。
由于白酒中有多種酯類物質,各種酯類都具有特殊的香氣。在存放的過程中,白酒會發生酯化反應,生成具有芳香氣味的物質。因此,優質白酒酒一般都需要貯存幾年,甚更長時間,所以才會有越存越好喝的說法。但是如果酯化反應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趨向平衡,如果繼續貯存的話,酒味則會變淡,揮發損耗也會增大,也就不會是越存越好喝了。
通常酒體香氣的變化速度慢,耗時長,有的酒體陳化往往需要幾年甚十幾年的時間,在這個過程中,對貯存的容器、環境和方法都有很規范的要求。
一般來說,貯存環境相對濕度在70%左右為宜,且溫度應保持在0度20度之間,嚴禁煙火。確保容器封口要嚴,防止漏酒和酒精揮發的情況發生,且貯存在避光、濕度和溫度都適宜的環境,貯存過程中一定要做到“多看少動”。
存酒建議選用陶壇,因為陶壇陶壇在燒結過程中形成微孔網狀結構,這種結構在貯酒過程中形成毛細管作用,將外界的氧氣緩慢地導入酒中,促進基礎酒的酯化和其它氧化還原反應,使酒質逐漸變好;另外,陶土本身含有多種金屬氧化物,在貯酒過程中逐漸溶于酒中,與酒體中的香味成分發生絡合反應,對酒的陳釀老熟有促進作用。
不難看出,關于白酒為什么沒有保質期,主要還是與白酒的酒體成分有關的,于白酒越放越好喝的說法,也與白酒的度數有關,并不是所有白酒都可以長時間存放,即使按照規范嚴格封存也不例外。